顾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Once there was a villager selling plums in the market which were rather sweet and fragrant, and the price was high.
到了第8章中的5个故事,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卫三畏在给出中文后,只提供了拼音和逐字的英译,不再提供符合英语习惯的翻译,显然他是将这一工作留给读者去做练习。而到了最后的第10章,则连拼音和逐字的英译也不再提供,卫三畏只列出了中文原文让读者进行阅读和翻译。
这样的安排显示了此书由易而难、循序渐进、逐级提升的编写宗旨。从一开始提供示范译文到最后不再提供任何译文,卫三畏显然希望通过这些练习能够使学习者比较快地掌握汉语。如果像卫三畏所设想的那样,一个学习者通过前面的操练最终能够完成书末成段的中译英练习,那么他就算已经“大成”了。
《拾级大成》虽然选取了17个《聊斋》故事,但真正翻译成英文且符合英语习惯的,只有《种梨》、《曹操冢》、《骂鸭》3篇。这其中的《种梨》、《骂鸭》两篇后来又被他收入了《中国总论》一书之中。
《中国总论》(The Middle Kingdom)出版于1848年,全书凡23章,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在第12章《雅文学》中卫三畏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的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发展历史。在讲到短篇小说时,他这样写道:“许多小说都是用纯粹的风格来写作的,特别是16卷的《聊斋志异》,其内容的多样性和语言的表现力都是很突出的,值得那些想研究博大精深的汉语的人仔细研读。”接着他摘抄了《种梨》、《骂鸭》两个故事,以此来说明作者蒲松龄的奇思妙想和道德劝诫。
除了《种梨》、《曹操冢》、《骂鸭》之外,卫三畏完整翻译的第四个故事是《商三官》,译文刊登在《中国丛报》第18卷第8期(1849年8月)。在《译后小记》中卫三畏写道:“商三官的这种复仇行为在中国的道德家看来是值得称赞的,否则由于官员的疏漏或不公正就会使罪犯逍遥法外而不受应有的惩罚。不管这件事是真是假,这个故事说明中国人普遍认为父母之仇是必须要报的,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和希伯来人以血还血的观点相比较。”
从上文可以看出,卫三畏曾经在三种书刊上译介过《聊斋》中的故事,其中最早也最多的是1842年出版的《拾级大成》;由此可以修正王丽娜的结论,而且除了《种梨》和《骂鸭》外,最早被卫三畏完整翻译成英文的还有《曹操冢》。另外,王丽娜所记《种梨》和《骂鸭》之译文在1848年版《中国总论》中的页码(693—694页)颇可存疑,据笔者看到的版本是在561—5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