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巨型怪蛇 (第1/15页)
圆太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星棋枰
要及时赶到明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在鬼肠子道上。虽然没有支路、圈路,从轿厅到明堂的距离也不远,但是短短这一段上却有两个鬼肠结。
汤吉他们赶到的下一个鬼肠结是“星棋枰”。前面已经说过,古代大宅的建筑规律在轿厅之后建有明堂,也就是秦淮雅筑的“禀帝堂”。明堂为主要的正道出入口,也是祭天祭祖的位置。所以如果从轿厅至明堂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和空间,有些讲究人家会设置一些星宿排布、众仙排位的地坪、石墙。地坪一般是以植物或石块来表示星位、仙位,石墙上则直接进行凿刻,以此喻天,以显心诚。
秦淮雅筑和一般的大宅的布局虽然大致一样,但它的范围更大,路径曲折,并非正常那种厅连院、院接厅的构造。所以轿厅和明堂之间的距离达一百五十步,其间完全可以做一个大型的设置。所以这里的“星棋枰”不仅是一个表示星宿排布的天象图形,它还是一个可以闲坐休息的场所,因为所有的星宿位都是用石鼓凳和小石桌表示的。正所谓“天星棋布我移放,你坐一位亦仙家”。其意不仅暗示主人是可以指点挑拨星宿,而且也是在说进来的客人如果在此一坐的话也就成了天上星宿。
但是这里不是一个什么时候都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场所,这里不仅暗喻了上天星宿的位置,它还是一个鬼肠结,贸然闯入便会永远休息的杀命场。
“星棋枰”的兜相共有三个,全是靠石桌石凳作用的。一个是“斗转星移”,所有石凳、石桌看着都是固定的,但其实机栝启动后都可以按一定规律快速移动。而移动的规律便是“斗转星移”,一种原来用在兵家沙场上的阵法布局,后来被坎子家改良之后运用在了坎面上。
“斗转星移”在兵家运用时是将全部兵卒分成许多独立群体。但这些独立群体人数不一,有多有少。各个群体出击的方位、方式、路线、企图也不相同,这就使得对手完全摸不清这么多群体谁是主攻,谁是辅助,谁是一击即退,谁是孤军深入。而改良到坎面中后,则是利用了石桌大、石凳小,石桌高、石凳低,桌凳形状有圆形、方形、多角、条形等等条件。然后在移动中设置它们各自的移动规律、路线和位置,看似杂乱无章,其实之间绝不会相碰,而且可以将坎面范围中的每个点都多次反复地顾及。人在其中,总会被某个石凳或石桌撞到。而撞到一次虽然不会致命,但闯入者动作的迟缓和坎面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将会带来更多的撞击,并且还有合击、夹击。几个回合下来,闯入者肯定会骨断筋折。这坎面除非是知道其动作规律并有极为迅捷身手的高人可以在启动之后躲过。问题是迅捷身手的高人很多,但知道其设置规律的人却极少。
第二种兜形是“飞石成锤”。在“斗转星移”机栝还未完全停止的时候,第二重机栝已经开始依次被启动并实施打击,而且是一击即死的爪子。二重机栝的动作方式是以压簧或弹杠将石凳弹飞起来,翻转着砸下。这砸下的位置也不是随意的,而是设定好在一些特别的点位上。什么点位?就是知道“斗转星移”移动规律的高手在躲过一重撞击的过程中所有可供避让的点位。“飞石成锤”的兜形是坎子家根据“斗转星移”的缺点补充设计的,但这个设计其实并不一定是针对知道规律的高手,它还可以对一些采用硬甲、重车强攻入“星棋枰”的闯入者实施二次击杀。
“星棋枰”的第三种兜形是“云飞山平”。这一个兜形最早出现在吐蕃的大章寺,是寺中的吐蕃僧设计了用来守护镇寺白玉佛的机关,其中主要的攻击器具都是利用了寺中的大钹、铜锣、食钵等物。后来坎子家引用之后做成的“云飞山平”是以带刃边的铁盘、钢环作为攻击器具。而此处的“星棋枰”中,则是利用了现成的石桌桌面。而一般的“云飞山平”虽然霸道,攻击覆盖面大,但其实设置还是极为巧妙的。因为就像大章寺中是用来守护白玉佛一样,它的攻击肯定是要避开被保护物,然后又能有效打击闯入者。而此处“星棋枰”中的这一重变化却没有被保护物,只有被攻击者,所以所有如云飞出的石桌面都是正对来路的。当“飞石成锤”即将结束之际,带动三重机栝。所有石桌面便会盘旋飞出。速度虽然并不快,但是覆盖面却涵盖了整个兜相和闯入的来路。而且器大力沉,几乎无法躲让,更无法格挡。
轿厅到“星棋枰”也就百十步的距离,所以还没等三人脚下真正开始发力加速,就已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