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渔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晖哥啊,他们家也快到头了,他老子现在是焦县男,除非再给皇帝挣点功勋,求个一两阶的升爵,否则还是逃不了这回事儿——我们这一辈的爵位基本都是武帝四面征讨那阵子留下来的,算算都是最后一代了。至今比较兴旺的,只有两三家,其中就有花源他们家,积善坊花家还有三代的荫爵。”吴卫道,“不过从花老太爷下来是他爷爷、老爹,花源他们这代也没有爵位了。不过他和同辈的人不同,花源的父亲曾经在安西立过大功,甚至殉职,朝廷又给花源追了一个男爵。”
陆鸿这才对神都的豪门大户们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也明白了大周朝是怎样的爵位制度——这个制度无疑要比无限世袭的办法来的合理,像后世的满清,铁帽子王们用世袭罔替的无限生育能力造就了满大街的贝子,荣宠的固然在所多有,落魄的更加数不胜数!
这些人不愿意操持家业,不肯放下姿态勤力耕作、买卖,又没有艺人家世传的手艺,最后只能游走于社会上层和底层的空白层面里……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皇帝的亲信侍卫,比如五府三卫里的亲卫军官、兵员,都需要从这些忠诚的王侯家族中获取,当王侯日渐式微的时候,那些普通的达官、勋贵便会取代上来,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也是一种家族阶级之间的矛盾……
有些文官便因此不希望战争,至少在自己这一任,不希望再出现一大批只懂厮杀砍头的莽汉突然间封侯拜将,然后好几代不用出力都能分享自己治世安民的劳动成果,而自己的家族和子孙,在自己致仕以后还是得靠一字一句的笔杆本事重新打拼。
即使有师生传代,自己的学生还能继续帮扶家里一把,可是等到学生再退了呢……
这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也是兴衰交替的自然规律。
两人再往后便一言不发,各想各的心事,不多时便撤了席,从绿杨楼牵马出门,打算着先瞧瞧丰都市,然后上天街,观摩一下“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和天津桥。至于明堂和通天浮屠都在皇城之内,等闲人哪里进得去?
可是二人刚刚打东郭城出来,还没到建春门前,便被几个意想不到的人挡住了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