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背后的深意 (第4/9页)
大裳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也是这么说的!可是咱小孙子说,也是有中国学生的!潍县拳匪闹得凶,那边文华中学的几个学生来了青岛,给洋人当学生。”
“那也不行!”丁永一断然道:“德国人在青岛办学,并不是坏事,但得看到坏处。德国侵占青岛之后,在这里设教堂,办学校,并非造福一方百姓,而是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又是开德语学校,又是要办船坞工艺厂徒工学校。农事试验场、林务局、铁路,也都在招学生。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固然是好事,但这些孩子长大了,必然服从甚至亲近异国。”
“孩子大了,他爹不肯教,也不能在家野着!国毓聪明,又爱读书!跟着先生读书写字,多个人管着,总是好的!”
“怕是难啊!”丁永一从胸中、口腔中吐泄出长长的一股气,他心中装着太多的事。“书读得越多,越是有主意。想想今天他对待狱长汉斯的那份心机,再看看借回来的书。洋人看那本《官话类编》是用来学习汉语,他却是用那本书揣摩洋人。”
(▲《官话类编》)
老两口站在祠堂里,黑暗之中望着对方。从祠堂祖宗轴子的方向看去,二人的身影映在那两扇门的窗纸上,像司门一样。
丁永一说完那番话,久久不语。他拉开祠堂的门,看着外面,看着远方,心中漫漫泛起一阵忧虑,也掺杂着许多期盼。
“国毓这孩子,以后得多花些心思。越是聪明胆大的孩子,越容易误入歧途!”丁永一低声道。
他的话,似乎在叮嘱丁周氏,也似乎在告诫自己。
夜色之下,万籁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