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上述诸多流传的版本中,前两种说法固然浪漫,但明显不足为信,只有第三种说法较为可信。我在上学那会老师每次讲到唐代音乐时,都会让我们记住一个概念,那就是唐代由于开放程度极高,所以音乐的风格吸收了诸多周边国家的音乐风格,尤其是西域地区的胡乐。
依据这个概念来看,《霓裳羽衣曲》应该是带有些西域佛教风格的音乐,但曲名中的“霓裳”、“羽衣”又无疑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李唐王朝奉行佛道并用的宗教政策,但尤其推崇道教,还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攀上了亲戚,这也使得带有道教色彩的音乐在宫廷中颇为流行和受欢迎。李隆基本人深爱带有道教清丽淡雅的法曲,因此《霓裳羽衣曲》改编自胡乐是较为可信的。
由于这首乐曲的曲谱早已经失传,宋代的姜夔曾经在湖南长沙的故书堆中发现了“中序”第18段商调曲式《霓裳曲》的曲谱,他将其中名为“中序一阙”的一段填了词流传了下来,就是《霓裳羽衣曲》中这仅有的一段至今还经常成为作曲家们创作的素材,令人遗憾的是,其他17段在唐代之后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其实我们现代人知道《霓裳羽衣曲》,还应该感谢大诗人白居易,多亏他的长诗《霓裳羽衣歌》,我们才能在想象中弥补不能真正观赏这部歌舞大曲的缺憾,从白居易的诗中我们得知《霓裳羽衣曲》共分为36段,包括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是综合了器乐、歌唱和舞蹈的盛唐大曲。
由于《霓裳羽衣曲》实在太过著名,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盛唐时代鼎盛气象的代名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首乐曲的整个结构做一个简要的了解,鉴于本人早年学习的是音乐专业,所以我将运用所学到的关于这首乐曲的相关知识,并且尽量避讳专业的词汇,用通俗化的语言来介绍让大家看懂。
整个乐曲的一开始是一段序曲,这段序曲由于没有固定的节奏型,所以称之为散序,有句诗形容是“磐箫筝笛递相搀,击弹吹声逶迤丽。”通俗点讲就是磐箫筝笛各种乐器谁也不让谁的互相演奏,敲鼓的、弹弦的、吹管的、唱歌的混杂在一起,制造一种庞杂、宏大的音乐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霓裳羽衣曲》之所以让人感到恢宏壮大,其中的舞蹈不可忽视,但散序中还没有舞蹈环节,只是通过各种乐器的演奏来渲染氛围,把人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好像说评书之前必须要说段垫场诗一样。
散序过后进入中序,这时候舞蹈开始加入进来,但不是那种劲歌热舞式的舞蹈,而是“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式的抒情曼舞,宛如仙女翩翩起舞从天边飘过,这种飘然多变的舞姿,让人感觉美不胜收。
随后,音乐的节奏开始急转而下,节拍由抒情柔缓转变成急促,这是进入曲破段落的过渡,当乐曲真正进入“曲破”段落后,整个音乐是“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捍玉何铿铮”,随着音乐氛围的不断浓烈,乐舞达到最终的热烈高潮,最后又返回到舒缓的节奏,当乐器奏出最后一声长音时,舞蹈者也最终收拢羽翅,乐舞在一片平静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