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两个人究竟谈了什么,但这种私会于密室的行为本身就让会让人产生联想,更何况他们的行为早已经被李林甫盯上。
在皇甫惟明刚一进京的时候,精明的李林甫立即派出亲信时任御史中丞的杨慎矜暗中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所以这次皇甫惟明和韦坚的私会,被杨慎矜盯了个正着。
当李林甫得到杨慎矜的报告后,他觉得扳倒李亨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他立即秘密上奏李隆基,诬告说韦坚以外戚的身份与边将皇甫惟明结谋,共同想拥立李亨。
李林甫的诬告之词可谓阴险至极,外戚、边将、结谋、拥立太子;李林甫坚信每个词汇都会跳动李隆基那颗敏感的神经,这次一定会借助李隆基的力量,将李亨极其党羽一网打尽。
但出乎李林甫意料的是,李隆基只是将韦坚和皇甫惟明以离间君臣的罪名,将两个人贬到偏远地区去做太守,除此之外再无更大的动作。
通过李隆基的反应,我们可以印证上述李隆基的那种矛盾心态,显然李隆基是知道李林甫的报告是有诬陷色彩的,但皇甫惟明和韦坚私会是却有其事的,一个外戚,一个边将,两个人走的这么近,我相信任何一个皇帝都会心生猜忌的,所以李林甫的报告,李隆基首先必须要肯定,而且还要做出处理好此事的一种姿态。
但另一方面,李隆基是一日杀三子事件的制造者,在那场斗争中,李林甫当时是主张立寿王李瑁的,只是最终李隆基选择了李亨,这样一来李隆基等于将李林甫推向了李亨的对立面,在宫廷政治斗争中,一旦双方成为对立面,再想化干戈为玉帛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李林甫和李亨的矛盾,李隆基是心知肚明的。
李隆基虽然明知道李林甫的上奏明显夸大其词,但他必须要给这个支撑整个朝廷运转的首席宰相一个交代,这也算是一种爱护,但他同时又不能给李亨以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这事关大唐帝国未来的国运,他虽然内心忌惮李亨,也只能是旁敲侧击的将皇甫惟明和韦坚拿下,为李亨敲响下警钟。
如此看来,开创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在进入天宝年间后,他这个皇帝当的越来越有难度,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有的时候这种权力就像伸手想握住水流一样,最终只能是顺着指缝悄然流走。
总体来看,这次事件李隆基是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来处理的,既给了李林甫一个交代,也没有太严厉的将皇甫惟明和韦坚治罪,贬下去的找个机会还可以再提拔上来,至于李亨,李隆基压根就没想牵涉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