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传统史书上的记载是说武惠妃死后,李隆基因为思念武惠妃,身边一直没有宠爱的人,一段时间后,有人在他面前说寿王李瑁的老婆杨玉环长得十分漂亮,让李隆基可以见一见,结果李隆基一见之下大为惊叹,一下子看上了杨玉环,就想把她据为己有,但一想到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妇,如果运作不好,恐怕就得背上个公公扒灰的坏名声。
经过详细的思考和计划,李隆基决定利用母亲窦太后的祭日,先让杨玉环出家当道士,理由是为窦太后祈福,然后为寿王李瑁另外娶了个老婆,如此看来李瑁和杨玉环大概也算是“被离婚”,李隆基做完这一切后,看看没什么风声,最终把杨玉环接到内宫,至此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太真得幸)。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史书记载的真实性,但这种记载仅仅是事件的过程,因为上述的史料记载显然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李隆基运作得到杨贵妃的整个过程中,史料上没有记载杨贵妃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你可以说在那个万恶的封建社会,皇帝想要得到一个女人,那个女人当然必须得顺从,胆敢反抗那就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坦白的讲,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我要告诉你,李隆基想要得到杨玉环这件事儿本身连李隆基都觉得理亏,那么儿媳妇的杨玉环应该是个什么态度呢?
在我看来,不一定非得是极端的反抗,但是人伦道德在面对自己公公的时候,还是必须要讲的,可是史料上没有杨贵妃的只言片语,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写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什么。但是我们先不要妄下结论,在下结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杨贵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除了史书无一例外的记载她貌美如花,甚至民间把她列为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外,《旧唐书#杨贵妃传》说她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新唐书#杨贵妃传》说她是“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资治通鉴》天宝五载(746年)记载:(妃以)妒悍不逊”。
通过以上这些记载我们至少能得到两条信息,一方面杨贵妃是个美若天仙的才女,尤其是在音乐、舞蹈方面颇有造诣,这和李隆基很有共同语言,不然的话李隆基也不会看上她。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史料形容她的部分话语,虽然表面看起来像是在夸奖,例如“智算过人”、“智算警颖,迎意辄悟”,但仔细咀嚼其中的含义,写史书的人其实隐约在告诉我们,杨玉环并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中国古代如果要真正夸一个女人,大多用“温婉贤良”,“长而贤明”之类的词语,但我阅读了大量的史料都找不到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杨玉环,而那句“妒悍不逊”更是暴露了杨玉环不仅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更是个小肚鸡肠的泼妇。这一点后来的事实会有证明,我们咱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