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冲和韩显宗认识到依门第高低选才的弊病后,纷纷向孝文帝进言。二人表示选才应以才能优劣,而非门第姓族高低。孝文帝虽然发布了不重门第的诏令:“历观古事,求能非一……苟有才能,何必拘族也?”然而此举未能成为用人标准,且后来的州郡举孝廉、秀才仍旧以门第高低作为依据。
这就导致肯干、能干、想干的寒士入仕无门,而名门世家出身的子弟做官之后,并且以门荫、孝廉等等方式大力提拔自己人。其中大部分人混日子、利用职务之利捞钱捞权,剩下小部分人则控制了整个国家。最终造成了“贤愚同贯,泾渭无别,魏之失才”的严重后果,同时也导致大批老朽无能、贪官污吏进入权力中心掌权天下。
卫铉觉得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魏朝就算没有发生河阴之变,迟早也会天下大乱。不过朝官封死寒士上升渠道的举动,却也为他创造了招贤纳士的契机。
正因如此,他专门从上党带来这个册子,并且以此作为说服陈元康等人的有效证据。
陈元康看完之后,双眼通红的传给赵彦深。
赵彦深等人一一传阅完毕,每个人脸上的表情不比陈元康好。
“门第和年纪、资历是用人与晋升的绝对标尺;官员能力的高低、品德的善恶、职务的难易、任职期间的功劳一概被排斥在外。”卫铉叹息一声,又道:“你们常居京城,当知朝堂情况。今之中枢各部各曹有几名寒士?寥寥无几的寒士又处于何等职位?近年可曾得到晋升?而门第好的官员又在做些什么?”
言罢,卫铉又提出几名寒士出身的中枢官员,并且将其履历说了出来。
陈、赵、裴、陈四人闻言,表情呆滞的一动不动,整个人宛如没有生命的雕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