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元嘉之治 八 二刘相争 (第1/2页)
陈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年之内,刘裕扫平南燕、剿灭卢循,前一项是计划之中,后一项是意料之外。无论如何,功劳都是跑不掉的了,他被东晋朝廷封为太尉、中书监,刘穆之则做了他的太尉司马。刘穆之不仅把太尉府上上下下的事情料理得井井有条,还向刘裕举荐了孟昶手下的参军谢晦。谢晦是谢安的哥哥谢据的曾孙,此人处事断狱很有一套,又仪表堂堂,雅量高志,博学多闻,刘裕对他十分欣赏,任命他做自己的参军。
刘裕大权在手,颁布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经历了桓玄、孙恩、卢循等人蹂躏后人民流离失所的江南地区逐渐恢复了面貌,权门兼并的现象也有所收敛。
当年一同起兵倒桓的三人组中,何无忌已死,只剩下了刘裕和刘毅两人。换而言之,对于刘裕的权力构成最大威胁的,仅有刘毅一人而已。刘毅的确对权倾朝野的刘裕相当不满,他与刘裕不同,虽说当年同是赌徒出身,但好歹读过不少书,文才也不错,归附他的清望之士不在少数。因此他性情刚愎,一向不认为刘裕比他强多少。桑落洲一战惨败于卢循、徐道覆联军,他几乎输掉了全部家当,刘裕虽然一直反对他单独进兵,却也并不加罪于他,让他官复原职。刘毅觉得自己打了败仗,难以服众,主动要求降职为卫将军,不过依旧保留了豫州刺史之职。
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刘裕的弟弟、荆州刺史刘道规称病还乡,这给了刘裕一次重新洗牌,对付刘毅的契机。他以朝廷的名义,任命刘毅为卫将军,都督荆、宁、秦、雍四州诸军事,并转为荆州刺史,而把豫州刺史的头衔给了自己。刘裕的这一招,看起来是给刘毅升了官,并把长江中上游的兵权在名义上交给了他,实际上呢,却不是一般的精明。刘裕了解刘毅赌博的习惯,他下赌注的数额从来都是超乎想象,这样敢于冒险、出奇的人,其野心是不会小的,其胃口也是不容易满足的;刘裕也知道刘毅十分骄纵,他曾经说过:“可恨我没能赶上刘邦、项羽的年代,无法与他们争夺中原!”对于这样的人,无论把他放在什么位置上,他都不会甘于人下,而会暗暗用劲,积蓄夺权的力量。他在豫州,离京城太近,反而会出于安全性的考虑,不充分施展手脚,而注重行动的隐蔽性。既然如此,不如“欲擒故纵”,先把他放到西边去,给他扩充实力的空间,任他原形毕露,到时再乘隙讨伐他,就可以师出有名了。
果不其然,刘毅还没去荆州呢,就想进一步拉拢刘牢之之子、左卫将军刘敬宣(刘敬宣在刘牢之死后逃往南燕避祸;桓玄被刘裕等人打败后,他又和司马休之等人从南燕回到了建康)。刘毅对他说:“我到荆州就职,打算对阁下委以重任,不知阁下是否有辅佐之意?”刘敬宣听闻此言,冷汗直冒——刘毅这语气,分明是想造反呀!他只好支支吾吾应承了一下,回头跑到刘裕那里,把刘毅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裕,没想到刘裕竟然笑着答道:“老兄只管放宽心,不用多虑嘛。”(刘裕这话不知是否传到刘毅耳中,想必是属于私人谈话了,以刘毅对刘裕的了解,如果听到刘裕这么说,估计晚上也不可能睡安稳觉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裕、刘毅这样级别的政治人物都是明白得很的,只有傻子才会以为刘裕毫无防备,敢说这样的话,可见他成竹在胸。若说消灭桓玄时的刘裕还只是枭雄的话,那么此时的刘裕就已经开始走奸雄的路线了)
沉不住气的人首先露出气门,刘毅上表说荆州在桓玄之乱后户口数量急剧下降,兵器也少,要想组建军队不太容易,要求再都督交、广两州,刘裕同意。刘毅继而要求任命亲信郗僧施为南蛮校尉、后军司马,毛修之为南郡太守,刘裕照旧同意。
刘裕身边的宁远将军胡藩就没那么有政治头脑,自以为是地提醒刘裕说:“刘公以为刘毅是个愿意一直听您话的人么?”
刘裕默然不语,半天才反问道:“你觉得呢?”(心里肯定在笑:“胡藩你还真是傻啊,你都能看出来的问题,你以为我看不出来么,把话都说明白了,就没意思了!”)
胡藩说:“能以百万之众,攻城拔寨,每战必克,这一点刘毅当然是不得不服您的。然而刘毅涉猎传记,谈文咏诗,自以为是个英雄人物,所以有那么多名流士人去投靠他。恐怕他终究是个不愿为人下的人,不如乘会见他的时候把他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