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时司徒陆丽进言道:“高允虽然深蒙陛下宠待,但他家境贫寒,妻子儿女都无以为生。”
拓跋濬生气地说:“你怎么不早说,今天看朕提拔他了才说是吧!”当时就带领群臣一同前往高允家中探视。
高允毫无准备,当然是“原样奉呈”在皇帝面前。拓跋濬几乎不相信眼前的景象,这位朝廷大员的住宅居然只是茅草盖顶、几间平房,再无其他漂亮的建筑了。走进屋中,只见炕上堆的是麻布被子、粗陋棉袄,厨房里也只剩一些咸菜。拓跋濬对众人叹道:“自古以来清贫之人,恐也莫过于此啊!”便赐他丝帛五百匹、粮食一千斛,并任命他的长子为绥远将军,长乐太守,即刻上任。高允多次上表推让,拓跋濬根本不理他,并且更加重视高允,对他不直呼其名,而尊称为“令公”。皇帝起了头,其他人有样学样,从此“令公”美名,远播四海。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高允的时代,北魏还是实行百官无禄制的,一般官吏有家产的还好办,否则就必须另找谋生手段,才能养家糊口,这也是北魏初期官吏多贪的原因之一(其实即使是高俸禄,高待遇,又何尝不是贪者居多呢?)。高允家里穷,所以一直让自己的儿子们上山砍柴,用以自给。这样一位清到根子上的官员,没有人会不肃然起敬吧。
高允在南北朝时期是寿命极长的一位,他从拓跋焘时起就受召为官,一直活到拓跋濬的孙子、也就是后来的孝文帝元宏在位时期,屡次告老还乡而不得,享寿九十八岁而终。所谓“无欲者长存”,高允的一生正是最好的注脚。
对于各地官员,拓跋濬的措施是对治理的成果进行考核,强调赏罚分明;对于平民百姓,他也很愿意搞“形象工程”,每年都要下到地方上去观察了解风土人情,多次下诏减轻免除不必要的赋税和徭役。就这些举动而言,他几乎不像是出生于戎马大漠的鲜卑部族,倒更像一名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汉人皇帝。
太安元年(公元455年),他派遣尚书穆伏真等人巡行各地州郡,下诏明确指出巡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