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破六韩拔陵虽然被镇压了,但他的六镇军投降的仍有数十万。北魏把这些人重新安置到河北各州的军府,意思说,边境上我力所不逮了,那就移到我有能力控制的范围之内吧。
由于朝廷军征剿不力,各地的叛乱客观上迫使地方武装发挥作用,借机强大起来。这跟秦末陈胜起义、汉末黄巾军大起义导致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道理上如出一辙。中国历朝历代,凡定都北方的王朝一到末期,几乎都是因内乱一发而不可收,最终走向分崩离析、社会重组,典型的还有隋、唐、元、明、清;而定都南方的王朝一到末期,则几乎都是因敌国(或敌对势力)入侵而灭亡,典型的如之前的蜀汉、东吴、之后的南陈、南宋、民国等等。
把投降的六镇军民(“降户”)放在边境地区,容易为那些准军阀所利用,确实不合适;但是摆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在王朝全盛时期或许是高招,现在却只可能是雪上加霜,北魏朝廷过分相信自己的军力和控制力了。
元渊听说朝廷的决定,立即感叹道:“此辈复为乞活矣,祸乱当由此而作。”他不由联想到了对十六国大乱具有重要影响的流民军队——乞活军,也预见到更大的祸乱即将降临,却只能发出无奈的哀鸣。
杜洛周和鲜于修礼以实际行动给了元渊一个肯定的答复。
杜洛周是出自柔玄镇的鲜卑人,杜是孝文帝时期改的单姓,鲜卑姓是“独孤浑”,南朝的史书里写作“吐斤”。鲜于修礼来自怀朔镇,地位更低。“鲜于”这个乍一看很鲜卑的姓,其实与鲜卑无关,他是十六国时期迁入华北的丁零族的后裔,与敕勒人倒攀得上近亲。
鲜于修礼在定州的左人城起兵,宇文肱父子赖以避乱的中山,正是定州的治所。宇文肱的部众虽不是“降户”,却也被鲜于修礼一股脑地编入军中,攻打定州城。(在后期的起义队伍中,像高欢那样一心为折腾而来的是少数,像宇文肱父子这类明显无意造反的人,比例是相当大的。可见北魏朝廷对于由六镇涌入河北的大规模镇民,没能出台一套有效的抚恤和管制方案,以至民众无所适从,唯一的选择就是跟着军头上司混饭吃。反正已经天下大乱,死在战场上,总好过死在逃难中)
元渊镇压破六韩拔陵立了大功,在六镇降户中很有威慑力,本是对付鲜于修礼的最佳人选。北魏朝廷却对他怀有猜忌(从宣武帝到孝明帝内斗了好多年,宗室越是声望高,能力高,越是不敢重用),召他回洛阳,任命左卫将军杨津为北道大都督,前往支援。
杨津是孝文帝手下猛将杨播(参见《明主昏君》)的弟弟,风度颇似其兄。他听说定州告急,防备不力,便挥师入城据守。鲜于修礼的军队猛攻东门,打下了外城,内城中喧嚣一片,军心不安。杨津亲自大开内城城门,出击迎敌。外城的敌军始料不及,被冲得七零八落,死伤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