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 (第3/3页)
老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回流行歌。古代流传时间最长的一首歌是什么?清代俞樾说是《从军五更转》。他查宋朝的笔记,发现已经有了这首歌:“一更刁斗鸣,校尉连城。遥问射雕骑,悬惮将军名。二更愁未央,高城寒夜长。试将弓学月,聊持剑比霜……”反反复复,一共五段。这首歌一直唱到俞樾所在的清代,民国时还有,生命力可谓持久。只不过,后来被人填了男女调情的歌词,从一首边塞军旅歌曲,蜕变成了“淫靡媚亵”之词。
类似的歌曲还有不少。比如《荡湖船》《小儿郎曲》等等。《扬州画舫录》说,玉版桥有个乞丐,家境本来丰厚,就因为迷恋小曲而家产荡尽,沦为乞丐。他翻版了《小儿郎曲》,唱的是男女相悦之事,人人争听。其实,这首歌是由《十二月》《采茶》《养蚕》等歌曲演变而来,本身也和男女没关系。只是当时有不少商人争相出版诗词戏曲的歌片儿牟利,翻印了几十种歌词版本,甚至荒村僻壤的杂货铺也有销售。“乃知声音之道感人深矣。”
中国人唱歌的天赋源远流长,要不怎么能编出《诗经》呢?不过儒家一直对其中来自郑国、卫国的歌曲不满,认为“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郑声卫歌,来自民间,多描述男女关系,成了靡靡之音的代名词,绝对算精神污染。和现在的许多流行歌一样,总是受到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的攻击。
《东轩笔录》里,就记载了一段关于“郑声”的争论。有一天王安石和弟弟王安国、好朋友吕惠卿一起聊天,说起了刚刚看过的晏殊的小词。王安石挺鄙视:“当宰相的人,还写这些小风情的玩意儿,像话吗?”王安国性子耿直,回护晏殊:“他偶然写写这些自娱自乐怎么不行?一点也没影响他的事业啊。”吕惠卿呢,想巴结王安石,抢白说:“人从政了,必须要放弃郑声这样的东西。何况他自己还写,那就更不行了。”王安国正色道:“放弃郑声,不如远离小人。”
吕惠卿觉得王安国这是在骂自己,从此和王安国失和。其实,他还真算是个小人,王安石那么提拔夸奖他,可最后给王安石最大打击的,就是他。
人品怎么样,唱什么歌还真瞧不出来。流行歌自古以来就容易遭受主流社会攻击,可生命力依旧旺盛,要不怎么流行啊?唱唱男女之事怎么了?人不流氓,人类灭亡,没有男女,岂能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