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大的辛酸 (第3/4页)
老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代士大夫王士祯写的《分甘余话》里,讲到诗画家李念慈写过首《汴梁竹枝词》,是说开封小吃的:红油车子卖蒸羊,启盖风吹一道香。王士祯说:“信陵宾客,东京梦华,古今来应有多少感慨。而顾朵颐红油车子之蒸羊,此正吕颐浩所云措大知甚好恶者耶?”大概意思就是,世上有多少好吃的啊,你却只留意蒸羊,真是古人所说措大(落魄读书人)没见过好东西。
其实王士祯错了,不说豪华宴会上多少美食由小吃转化而来,单说自古至今文人,没完没了歌颂的,还就是原生态的小吃。为啥啊?因为少雕琢,味道正,连他们清代的皇宫都到外面打豆汁喝呢。要说好东西,小吃才是最好吃的。翻翻史书,就能看见,青史留名有两条路,一条是当帝王将相,另一条就是做小吃。
就拿《东京梦华录》来说,里面就记载了无数汴梁的小吃。史学家邓之诚为此书作注,引用大量文献,提到许多在当时脍炙人口的小吃店,如王楼梅花包子、曹婆肉饼、薛家羊饭……诸如此类。其中,也特别讲到了北宋年间汴梁著名的吃食——把鲊。这是什么好吃的呢?就是小鱼,腌好了,一条一条的,捆起来论把出售。腌鱼也有很多种,如寸金鲊、三和鲊、桃花鲊、大鱼鲊等等,卖把鲊的小店还卖熟食,猪头肉、玛瑙肉、鹅鲊、鱼头酱都有。这和现在的熟食铺子几乎没什么两样。卖把鲊最出名的,是东华门外的魏氏把鲊,士大夫想这口了,都要专门派人去买。现在的女孩子喜欢吃鱼干鱼片的,应该知道,这东西至少宋朝就是畅销货。
皇帝家吃小吃,是有传统的。宋朝的《南部新书》作者钱易就说:“余久主判户部,逐年所上贡咸绝,但杭州进糟瓜尔。”瞧,什么都不贡了,小吃还是要贡的。
皇帝帮着出名的小吃还有宋嫂鱼羹。它现在是餐厅里的名菜,不过当年,也是汴梁和临安的路边排档小吃。《武林旧事》说,淳熙六年,已经当了太上皇的宋高宗在西湖边放生鱼虾,特别叫内侍把西湖边上做小买卖的召集到一起,各有赏赐。其中卖鱼羹的宋五嫂和太上皇聊起自己是东京汴梁人,随着皇帝逃难而来。宋高宗看她年纪大,特宣上船,还加赐了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一下子,宋五嫂就出名了,宋嫂鱼羹一传就是千年。
有书记载,当时南迁在西湖边做小吃的,除了宋五嫂,还有羊肉李七儿、奶房王家、血肚羹宋小巴等等。他们的名字能传下来,也多亏宋高宗没用城管去整治西湖的市容。《武林旧事》还写过一条,此前头一年,宋高宗在德寿宫喝了点小酒,非要吃小吃,让人去买了李婆婆杂菜羹等好多种,他边吃边笑着对旁边的人说,这些都是京师(汴梁)旧人做的,要厚赐善待。就算江山丢了,文化也不能丢。
另一本记载大量小吃的书,就是《扬州画舫录》了。这本书说到茶肆点心,不由得叫人食指大动,比如“双虹楼烧饼”,属于“开风气之先”;宜兴丁四官的两家店蕙芳、集芳,则以“糟窖馒头”出名;二梅轩以“灌汤包子”闻名;雨莲以“春饼”著称;文杏园的“稍麦”,甚至有个外号,叫“鬼蓬头”。要吃素食,有钓桥外的申申如素食;想吃豆腐干,贮草坡姚氏的最好,叫作“姚干”……
关于扬州的美食,近代文人杜召棠《扬州访旧录》,还提到了杨森和火腿庄。这家店由杨氏兄弟五人经营,每年运销外埠,数以万计,切片零售,味道也特别好,特色就是切片时能把肉中筋络剔除,入口后无纤维渣滓,每片厚薄均匀,刀运如飞,“亦神乎其技矣”。
林林总总诸多小吃,不仅老百姓爱吃,士大夫爱吃,皇帝爱吃,甚至还能充军粮。明朝嘉靖三十年,户部行文,令宛(平)、大(兴)二县领银子三千两,散给各做烧饼的店铺,领一两银子,上缴“棋炒”一石。棋炒是什么呢?用白面,稍微和入香油、芝麻,炒成棋子模样的烧饼。收上的烧饼转交工部,送到行军处支用,就是给军队当干粮的。现在河北还有“棋子烧饼”,也许就是明朝的“棋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