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路易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本书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是这样一个灵魂基于切肤之痛的长篇独白,乃是这个灵魂如何作为一个管道,把从上面来的答案温柔地注入我们心底。《痛苦的奥秘》跟其代表作《返璞归真》(亦作《纯粹的基督教》)一样,是一部理性与信心的力作,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充满了冷冰冰的说教,恰恰相反,这本书旁征博引却又深入浅出,它坚定而不专断,深邃而不晦涩,逻辑严密而不呆板凝滞,理智而不冷漠,温柔而不缠绵,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作者血管里涌流的温暖关爱和率真无比的赤子情怀。
在这本书中,路易斯触及了痛苦的本质,“痛苦是能够立刻觉察的邪恶,并且是不容忽视的邪恶。我们可以心满意足地赖在自己的罪恶和愚蠢上面不动;好比一个贪食的人对着一桌美味珍馐,只顾狼吞虎咽,却不知在吃什么,任何人见到这幅图景都得承认:我们甚至会忽视乐趣。然而,痛苦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当我们沉迷在享乐之中,上帝会对我们耳语;当我们良心发现,上帝会对我们讲话;当我们陷入痛苦,上帝会对我们疾呼:痛苦是上帝的扬声器,用来唤醒这个昏聩的世界。他指出,痛苦是一个奥秘,我们人类无法全然了解,单单围绕痛苦本身做文章毫无意义,必须将其置于基督教思想中来探讨。痛苦包含几个层面:人的罪恶招致痛苦,当人蓄意或者无意识地违背上帝的时候,会为罪受苦;上帝借着痛苦唤醒人的心灵,让人寻求、亲近上帝;上帝用苦难造就受苦者,塑造其品格。道成了肉身,耶稣基督降世为人,钉死在十字架上,担当了人类的苦难。在引言之后,路易斯论述了上帝的全能和良善,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赋予人自由意志,人有了自由意志,可以选择良善,也可以选择邪恶。接着,他讨论了罪如何从一人——亚当(伊甸园原罪)入了世界,人类的罪恶如何招致世界的苦难,有罪和无辜的人和无助的动物又为何遭遇痛苦,何为最终刑罚——地狱。然而,对基督徒而言,痛苦是上帝的工具,用来成就复杂的良善。
在探讨了痛苦的奥秘之后,本书第七章论述了快乐的奥秘——天堂的喜乐。童年的路易斯已经体会到了奇妙的喜乐,他在自传《惊遇喜乐》中说,“绿色山峦总在那里;我们每天都从儿童室眺望城堡山低缓的线条,那些山并不远,但是,对孩子来说,简直遥不可及,让我心生渴望——Sehnsucht……”Sehnsucht是路易斯自己创造的词,指一种迫切的不可名状的无法满足的喜乐或者渴望。喜乐无处不在,在家中花园里观赏花朵绽放的红醋栗;回忆哥哥的玩具花园,曾经让他联想到弥尔顿笔下的伊甸园;聆听瓦格纳的音乐;从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插图画家波特(Beatrix Potter)的《松鼠纽金的故事》中感受“秋天的韵味”;阅读朗菲尔德(Longfield)翻译的北欧神话。他在《戴摩尔》(Dymer)中写道,“快乐在现实的边缘闪烁,稍纵即逝”。他在自传《惊遇喜乐》中进行了详细论述:我们晓得那种情感,但是,我们究竟渴望什么,无法用言语表达,我们还来不及抓住那渴望的时候,它已经不见了,闪烁的光芒消退,世界重新归于平淡,只激起一股崭新的渴望——对刚刚消失的渴望的渴望。然而,他相信,这种对喜乐的深切盼望尽管无法得到满足,却比任何属世享乐更让人怦然心动,胜过一切财富的丰裕,是享乐主义者在肤浅的哲学中寻觅不到的。他回归信仰以后写道,所有这些强烈的美好感受其实折射了对神和“遥远国度”或者说天堂的渴慕。人们很容易将其视为“浪漫的”或者“充满希望的思想”,甚至用属世享乐取代喜乐,沉湎其中,甚至把喜乐当作偶像,忘记追寻喜乐的源泉,事实上,喜乐乃是“充满思想的希望”。他指出,享乐是我们所能得到的,而喜乐是我们单凭己力无法获得的,喜乐是“关乎天堂的大事”,我们应该在享受精神上的愉悦的同时思考深层现实。
本书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作者毕生致力于文学、哲学和神学研究,尤其对中世纪英国文学有着极深的造诣,使得读者得以享受古典艺术的诗情画意。作者行文优雅,经常引用名家的文学作品,信手拈来,却是恰到好处,与整体论述浑然天成,交映生辉。这一切都是表达方式,是一种优美的传递,然而,最应该珍视的是写作形式下面的内涵,痛苦的奥秘是什么,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有许多人早已晓得这答案,使徒保罗说:“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透过本书,路易斯要提醒人们,基督知道并且承受过我们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