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治理蝗灾 (第1/6页)
冬雪心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姚崇明白了李隆基的意图后,他开始大显身手,前边提到的拆除寺庙和限制贵戚等事件其中都有姚崇的功劳,不过在姚崇这四年的宰相生涯中,使他走向顶峰的是他以独有的魄力和手段成功治理蝗灾的事件。
开元三年(715年)五月,山东地区出现了蝗灾。
事实上,出现蝗灾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人们对于这件事儿的态度。
这事儿如果要是发生在现代,政府一定会组织相关部门动用大量的杀虫剂去治理蝗灾。但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并不具备完善的科学知识,很多人对于蝗灾的出现,怀有一种恐慌的心里,而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很自然的又让人们联想到是上天发怒,向人间警告。
有句话说的好,思路决定出路!有了上述这样的想法,接下来要做的就肯定不再想着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去治理蝗灾,而是在田地里进行祷告,祈求这些蝗虫嘴下留情。
可惜的是,“蝗军”们依旧在田地里施行着“三光”政策,老百姓们苦不堪言。
消息传到长安,治理蝗灾的任务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姚崇的头上,姚崇虽然没学过唯物主义, 但他明白老百姓们如鸡哆碎米般的叩头祷告,丝毫不起作用,所以他提出了治理蝗灾的建议——立刻命令州县官员捕捉蝗虫,并就地掩埋。
按说这么个简单的事儿应该很快就能实行,但历史再一次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关键是在于上层有问题。
当姚崇在朝堂上将自己的建议说出来后,立即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质疑的人提出了一个伪命题:蝗虫太多,什么时候能杀完呢?
事实上,当时就连李隆基都对姚崇的建议将信将疑,当然姚崇并没有就此退缩,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