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清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白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凋萎和干燥两个环节。在茶青凋萎的过程中,带有气孔的叶背失水快,形成白茶叶表向叶背垂卷的特殊外形。茶多酚缓慢轻微的氧化缩合,使苦涩的酯型儿茶素大幅度地减少,茶汤趋于鲜甜醇和。氨基酸在凋萎的过程中,总体是上升的。但是,如果干燥环节温度过高,就会造成鲜甜氨基酸的下降。苦味的咖啡碱,在白茶的凋萎过程中,是呈增加趋势的,其含量的高低,取决于后期干燥的焙火温度。如果是恰当的自然凋萎,可溶性糖类也是趋于增加的。白茶控制在60个小时左右的自然凋萎,对于白茶的可溶性糖类与氨基酸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白茶出现色青味涩,则是工艺缺陷,标志着白茶的凋萎时间过短或对之把控的不足。
黄酮类物质,属于茶多酚的一个组分,一般占茶叶干重的2%~5%。其水溶液呈黄绿色,也是绿茶汤色的主要成分,对茶的滋味贡献不大。白茶中的黄酮类含量较高,可能与其不炒不揉及其凋萎过程中的缓慢氧化有关。黄酮不仅在白茶内存在,在绿茶等其他茶类中都会存在,它并非是茶类或白茶中的独有成分。在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会广泛地存在着。如果单论茶的抗氧化能力,白茶是次于绿茶的。在茶中,某种单一物质含量的提高,并不能带来药效的同步提高。茶中的活性物质,作用于人体而产生的功效,是多种物质平衡、拮抗、协同的综合结果,并非是某一种物质在起作用。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如咖啡碱,它有兴奋心肌的作用,使人体的血压升高,但也有扩张周围血管的降压效果,二者对抗的结果,最终表现为可使血压稍有上升的作用。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适量饮茶,不宜饮浓茶或过量饮茶。
白茶的室外凋萎
有研究表明,陈期20年左右的白牡丹茶,氨基酸含量降低了13倍,茶多酚减少了2。8倍,黄酮含量升高了2。24倍。黄酮含量的升高,与白茶不炒不揉、低温凋萎的制造工艺有关。我们知道,茶多酚是茶叶中三十多种酚类物质的总称,约占茶叶干重的18%~36%。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儿茶素,黄酮,花色素和酚酸等四大类。其中,儿茶素占茶叶干重的10%~25%,而黄酮类物质仅为总量的2%~5%。从上述数值我们能够看出,即使黄酮的含量增加2。8倍,与茶多酚总量减少2。8倍的损失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因此,那种动辄就夸大随着白茶黄酮含量的提高,就会使白茶的抗氧化能力同步提高的谬论,早该休矣!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需要一分为二、综合衡量,不能只习惯于商业宣传的趋利避害,为什么就看不到茶多酚总量的巨幅降低呢?客观地讲,随着白茶经年的陈化,白茶类总的抗氧化能力,是呈整体下降的。
刻意强调或夸大茶中某一种成分的功效,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皆是杀敌八百、自伤一千的掩耳盗铃。其认识一定是局限的、片面的,对受众必然会是一种误导。故荀子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我们对老白茶的追求,更多关注的是其甜醇厚滑的口感,如沐春风的愉悦感。有些高品质的白茶,与岁月俱往时,会陈化出令人惊喜的滋味、嫣红的汤色、迷人的香气,如佳人红颜未老。2010年,我存储的一批政和高山荒野料,系高级白牡丹,传统炭焙工艺,别有一种清凉、浓郁的杏仁香气,故名“杏仁香”。现在品来,竟见梅花的清幽滋味。为了验证此茶的滋味、香气,2018年的早春,我专程来到南京的梅花山,在微雨薄寒中,细细咀嚼过数十种含苞的、半开的红梅、白梅、绿萼梅等,竟然与“杏仁香”入口的清绝滋味无别。当时我由衷的感叹,能品到如嚼梅花滋味的茶,是何等的清福无尽,深感有种“闲贪茗碗成清癖,老觉梅花是故人”的似曾相识。翻翻古代的诗词,曾细嚼梅花的人好像不多。宋代吴龙翰有“梅花细嚼当晨炊”。另有对联“细嚼梅花读汉书”。鱼嚼梅花影,人品杏仁香,与戴复古的“饱吃梅花吟更好”,真的不是一个境界。
白茶的咖啡碱含量较高,但茶汤的滋味,为什么甘醇而不苦涩呢?白茶的不施揉捻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茶汤内各物质相互平衡协调的结果。一方面,茶多酚含量减少了30%左右;茶汤内的咖啡碱与茶黄素形成复合物质,大大减少了茶汤的苦涩程度。另一方面,凋萎适度的白茶类,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使得茶汤滋味的甜、鲜、稠、厚感增色颇多,遮蔽了茶汤的苦涩。上佳白茶的品饮之美,如东坡诗云:“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