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清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代茶人的精神领袖朱权,在《茶谱》中说:“大抵味清甘而香,久而回味,能爽神者为上。”清甘而香的茶,茶氨酸、糖类含量较高,幽而不寒。这不仅是指一芽一叶的头采春茶,而且也是指瀹泡的淡雅、有回甘的茶汤。由此可察,朱权是颇明医理的。朱权在《茶谱》中还特别交代:“然茶性凉,不疾者,不宜多食。”结合《茶谱》开篇列举的茶之功效,此处的“疾”,是指轻微的不舒服,还不足以达到致病状态,如积热、热渴、油腻、心烦等症状。这同时也在说明,茶作为药物去治疗疾病,是很有局限性的,特别能迅速见效的病例,并不多见。假如身体健康,是不可过量饮茶的;若是患有其他疾病,同样也不能多饮,尤其是肝病患者。花赏半开时,凡事须有度。
尽管明代的大部分文人喝茶较淡,但是,作为医学大家的李时珍,还是把身体喝出了问题。他在《本草纲目》中回忆说:“时珍早年气盛,每饮新茗必至数碗,轻汗发而肌骨清,颇觉痛快。中年胃气稍损,饮之即觉为害,不痞闷呕恶,即腹冷洞泄。故备述诸说,以警同好焉。又浓茶能令人吐,乃酸苦涌泄为阴之义,非其性能升也。”浓茶催吐,是因为茶叶苦寒属阴,而非升散属阳。简单地讲,当我们服用味道较重的东西,身体都会做出一个应急反应,其表现就是上吐,下泄,汗出、分泌唾液等等。如果饮茶过量,茶就会暗中伤人,用一生的健康去换取一时的痛快,其代价必然是惨重的。李时珍在中年为茶所伤后,他首先纠正了浓茶催吐,非为茶性能升的阳性表现;其次,他又把自己的切肤之痛和教训,很坦诚地公之于众,以警同好。鉴于此,我们今天的爱茶女性,更应当引起高度警觉。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千真万确。女人以血为本,故十女九寒。很多女士一天到晚,泡在浓酽的茶汤里,埋头苦喝,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涩的大无畏爱茶精神,是极不明智的。茶性多寒,女性体质属阴,更不可过度贪凉、饮食生冷。一旦健康状况祸起萧墙,都搞不清楚是那道墙出了问题,这的确有些可悲。因此,适量饮茶,悬崖勒马,犹未晚也。李时珍为此还特别强调:“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习俗移人,自不觉尔。”自古女士相对比较感性、被动,易受蛊惑和跟风,故受害较重,这是多么沉痛的人生领悟!
李时珍根据前人的结论,在《本草纲目》中,对茶的功用重新做了概括。他认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李时珍在这段论述里,强调了茶是寒性的,降伏的是人体的实火。最适宜喝茶的受众,应该是身体壮实且脾胃强健的人。在饮用时,一定要热饮或温饮,方显茶功。李时珍在痛定思痛之后,又说:“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则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成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成洞泻,成腹痛,成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为茶所害的受众,多是身体虚寒、气虚血弱之人。这类体质的人,本应多予滋养,尤其要适度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如果饮茶不加节制,仍反其道而行之,不去反思,反而节食,就如扁鹊见蔡桓公,有疾在岁月,“不治将益深”,其教训必然是惨痛的。
咖啡碱有成瘾性。长期饮茶者,一旦停饮,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身体疲软乏力等症状。基于此,李时珍又说:“人有嗜茶成癖者,时时咀啜不止,久而伤营伤精,血不华色,黄瘁痿弱,抱病不悔,尤可叹惋。”饮茶过量,茶多酚会与蛋白质发生凝固反应,与铁发生络合沉淀,长此以往会造成贫血现象,即是“伤营伤精,血不华色”。一方面饮茶过量,会造成营养不良;另一方面,过量的咖啡碱摄入,会影响肠道内正常钙的吸收与钙盐在骨中的沉积,导致身体缺钙或骨质疏松,故表现为“黄瘁痿弱”。
纵观俯察今日的饮茶风尚,较明代更盛,悖论妄语横行,江湖习气深重,人人大谈饮茶健康,个个不思嗜饮危害,这都是极不理性的表现。近年来,受其害者,比比皆是,如李时珍所言:“蹈其弊者”,“自不觉尔”。缺乏基本的健康常识,过于自负又不去反思,这才是最令人无奈与可怕的。于此,我与时珍共有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