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 第15节 (第2/5页)
艾米、黄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具体的事物和有了约定俗成定义的事物,在判定“是不是”的时候,是不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能你说是,他说不是。比如你不能指着太阳说那是月亮,你那样就叫概念不清。但在表达“喜欢不喜欢”之类的看法时,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可以说“我不喜欢太阳”或者“我喜欢月亮”,那都没问题。
人们并不是对每个事物都有统一的定义的,有些东西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不可能有统一的定义,权威辞典下了定义也没用,大家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爱情”,不同的人就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觉得爱情就是男女交媾,没交媾就是没有爱情,不懂交媾就是不懂爱情;有人觉得爱情就是生死相随,一个死去另一个没跟着死去那就不是爱情;还有的人认为爱情就是为爱人的逝去流泪,没流泪就是没爱情,流泪多就是爱得深,如果泪流成河,那就是爱到了极致。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讨论一下《山楂树之恋》究竟是不是“伤痕文学”,虽然这个讨论不能改变这个故事本身,也不能改变艾米已经写出来的文字,但可以帮助我们弄清“伤痕文学”这个概念,就能更好地把握故事,理解人物。
摘引比较有名的“维基百科”的定义:
“伤痕文学泛指中国在1980年代开始一种文学创作思想(潮流),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最先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是表现“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以及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反思,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文学现象,在当时中国社会有广泛影响。
正面评价:伤痕文学使当代文学重新回到“人学”的正常轨道;它摆脱了“假、大、空”,使文学重新回到真实的艺术世界;它一反空洞说教的文艺观而强调了感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它用真实感人的艺术人物与“三突出”模式的脸谱化人物作出强烈比照。
负面评价:伤痕文学作品也有明显的不足。当年许多作品有的因情节离奇、有的因片面渲染鲜血淋淋而引起过争议和非议。”
文中提到的“三突出”指的是:1.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2.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3.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维基百科的这个定义提到了伤痕文学是“1980年代开始”,但没说什么时候结束,给人感觉是80年到某年间的作品,但它自己举的例子却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77年的《班主任》,78年的《伤痕》,79年的《将军吟》,等等,不知道是不是把“年代”和“世纪”的表达法搞混了,比如“二十世纪”其实是以“19——”开头的,而“20——”开头的已经叫做“二十一世纪”了,于是这位同学就把77,78,79等叫做“19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