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地分居,写信表达思念之情也是应该的。清代秣陵人丁雄飞在北京,他的妻子卜四香给他写信,信里凡是有“念”字,都少一笔。丁雄飞琢磨半晌,才明白,“念”字拆开,是“人二心”,少写一笔,就变成“人一心”,一心想你的意思。良苦用心,闺阁雅意,也只有女文青才有。
还真有替丈夫去考试的。
《茶香室丛钞》里就引了这么件事:乾隆六年,扬州王张氏代其夫王某入闱。看来这位王张氏也是才华横溢、饱读诗书的,还女扮男装冒充祝英台。只是谁代考都是不对的。王张氏代考,竟然被小叔子给告发了,结果丈夫被斥,自己也被发配了。原文特别申明,这事是本拟正法,死刑,只是“恩旨减死”,总算是捡了条命。
女驸马一类的故事,千万别随便学。
其实王张氏是生错了时代。她要是生在南宋,就可以参加女童生考试了。《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说,淳熙元年夏,女童林幼玉就主动请求参加考试,背诵经书四十三种,全背通了,皇帝特诏,封孺人。如果这还属于个案的话,那么到了明朝,推举女秀才就成了一项制度——当然不需要像女驸马那样化装,更不用参加考试,推荐即可。《万载县志》说,该县县民敖用敬的妻子易渊碧,在洪武二十六年被推举为女秀才。
女秀才不仅仅可以在宫外选拔,宫女们在内廷跟着教官读书,读得好的也可以被推举为秀才。秀才做好了,可以升为女史、宫官,甚至到六局掌印。不过,女官们的最高官职也只有六品,比起太监来还要差些,太监们可以做到四品官。
当时比较有名的女官叫黄阿妹,洪武二十年被选入宫,负责宫内司仪文书之类。皇帝还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惟德,十分喜爱。宣德七年,黄阿妹告老还乡,太后还专门为她写了诗。这位黄阿妹是顺德人,她有个侄女,侄女的儿子叫梁储。这位梁储可了不得,是弘治、正德朝的重臣,位居首辅。有才这事儿,是不是有基因的原因啊?
《万历野获编补遗》说,嘉靖年间,皇后亲蚕,大概就是到北海蚕坛去祭祀吧。到了吃饭的点儿,以夫人秀才为第一等,命妇什么的反次之。看来,女官们的待遇还是不错的。
在宫女中选拔女秀才的习惯一直持续到清代。清代时候,会找老先生进宫教宫女们读书,读得好就成为秀才。她们的任务是,在太后、后妃们参加仪式时,在旁边当主持人、引赞礼官。刚上任的时候,姑娘们还比较羞涩,锻炼上一年,无不“周旋合度,音声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