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西南联大 (第1/6页)
钱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
一九三七年,双十节过后,余与汤用彤锡予、贺麟自昭三人同行。在天津小住数日,晤吴宓雨生偕两女学生亦来,陈寅恪夫妇亦来。寅恪告我,彼与余同病胃,每晚亦如余必进米粥为餐。俟到昆明,当邀余在其家同晚餐。吴陈两队皆陆行,余与锡予自昭三人则海行,直至香港。小住近旬。
北上至广州,得晤谢幼伟,乃自昭老友。又数日,直赴长沙。前日适大轰炸,一家正行婚礼,受祸极惨,尚有尸挂树端,未及捡下者。宿三宵。文学院在南岳,遂又南下。在长沙车站候车,自午后迄深夜,乃获登车。至衡州下车午饭,三人皆大饿,而湖南菜辣味过甚,又不能下咽。
文学院在南岳山腰圣经书院旧址。宿舍皆两人同一室。余得一室,闻前蒋委员长来南岳曾住此,于诸室中为最大。同室某君其家亦来,移住附近,余遂独占一室,视诸同人为独优。南岳山势绵延,诸峰骈列,而山路皆新辟,平坦宽阔,易于步行。余乃以游山为首务,或结队同游,三四人至数十人不等,或一人独游,几于常日尽在游山中。足迹所至,同人多未到,祝融峰又屡去不一去。曾结队游方广寺,乃王船山旧隐处,宿一宵,尤流连不忍舍。又一清晨独自登山,在路上积雪中见虎迹,至今追思,心有余悸。
除游山外,每逢星六之晨,必赴山下南岳市,有一图书馆藏有商务印书馆新出版之《四库珍本初集》。余专借宋明各家集,为余前所未见者,借归阅读,皆有笔记。其中有关王荆公新政诸条,后在宜良撰写《国史大纲》择要录入。惜《国史大纲》为求简要,所钞材料多不注明出处,后遂无可记忆矣。又读王龙溪罗念庵两集,于王学得失特有启悟。皆撰写专文。是为余此下治理学一意归向于程朱之最先开始。
余每周下山易借新书。一日,忽觉所欲借阅者已尽,遂随意借一部《日知录》,返山阅之,忽觉有新悟,追悔所撰《近三百年学术史》顾亭林一章实未有如此清楚之见解,恐有失误。而手边无此书,遂向友人携此书者借来细读,幸未见甚大失误处。然念若今日撰此稿,恐当与前稿有不同处。从知厚积而薄发,急速成书之终非正办也。
一日傍晚,冯芝生来余室,出其新撰《新理学》一稿,嘱余先读,加以批评,彼再写定后付印。约两日后再来。余告以中国理学家论理气必兼论心性,两者相辅相成。今君书,独论理气,不及心性,一取一舍,恐有未当。又中国无自创之宗教,其对鬼神亦有独特观点,朱子论鬼神亦多新创之言,君书宜加入此一节。今君书共分十章,鄙意可将第一章改为序论,于第二章论理气下附论心性,又加第三章论鬼神,庶新理学与旧理学能一贯相承。芝生云,当再加思。
又其前某一日,有两学生赴延安,诸生集会欢送。择露天一场地举行,邀芝生与余赴会演讲,以资鼓励。芝生先发言,对赴延安两生倍加奖许。余继之,力劝在校诸生须安心读书。不啻语语针对芝生而发。谓青年为国栋梁,乃指此后言,非指当前言。若非诸生努力读书,能求上进,岂今日诸生便即为国家之栋梁乎。今日国家困难万状,中央政府又自武汉退出,国家需才担任艰巨,标准当更提高。目前前线有人,不待在学青年去参加。况延安亦仍在后方,非前线。诸生去此取彼,其意何在。散会后,余归室。芝生即来,谓君劝诸生留校安心读书,其言则是。但不该对赴延安两生加以责备。余谓,如君奖许两生赴延安,又焉得劝诸生留校安心读书。有此两条路,摆在前面,此是则彼非,彼是则此非。如君两可之见,岂不仍待诸生之选择。余决不以为然。两人力辩,芝生终于不欢而去。然芝生此后仍携其新成未刊稿来盼余批评,此亦难得。
一日,余登山独游归来,始知宿舍已迁移,每四人一室。不久即当离去。时诸人皆各择同室,各已定居。有吴雨生、闻一多、沈有鼎三人,平日皆孤僻寡交游,不在诸人择伴中,乃合居一室,而尚留一空床,则以余充之,亦四人合一室。室中一长桌,入夜,一多自燃一灯置其座位前。时一多方勤读《诗经》《楚辞》,遇新见解,分撰成篇。一人在灯下默坐撰写。雨生则为预备明日上课抄笔记写纲要,逐条书之,又有合并,有增加,写定则于逐条下加以红笔勾勒。雨生在清华教书至少已逾十年,在此流寓中上课,其严谨不苟有如此。沈有鼎则喃喃自语,如此良夜,尽可闲谈,各自埋头,所为何来。雨生加以申斥,汝喜闲谈,不妨去别室自找谈友。否则早自上床,可勿在此妨碍人。有鼎只得默然。雨生又言,限十时熄灯,勿得逾时,妨他人之睡眠。翌晨,雨生先起,一人独自出门,在室外晨曦微露中,出其昨夜所写各条,反复循诵。俟诸人尽起,始重返室中。余与雨生相交有年,亦时闻他人道其平日之言行,然至是乃始深识其人,诚有卓绝处。非日常相处,则亦不易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