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精英的小辫子 第11章挂在总统脖子上的军队 (第1/2页)
张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契诃夫的小说《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写了一个依附于男人的女人。从此以后,人们将全然赖在男人身上的女人称为挂在男人脖子上的女人。然而,也许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在中国曾经有过一支军队,也是挂在某个男人的脖子上的,寸步不离。
这支军队来头很大,是清末朝廷的禁卫军。作为一个传统王朝,清代没有明确的御林军名目,护军营、圆明园护军营和相继建立的骁骑营、火器营、神机营等,都可以算作御林军。但是,打仗的时候,这些军队也用于前线的冲锋陷阵,并不仅仅待在京城摆谱装样子。然而,随着八旗子弟的腐化,这些军队慢慢真的成了摆设。在晚清军事现代化的过程中,跟各地驻防八旗一样,京城的护军也在装备上洋化了。但是,背了洋枪的护军,在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还是显示出自己的超级无能,漫说守城,就是护卫西太后和光绪逃跑都力不从心。若是当日联军派出哪怕一个连来追一下,中国的两位最高首领肯定会成为俘虏的。这一点,西太后心里明镜似的。最后还是做甘肃藩司的岑春煊带了千把人赶来,西太后的心里才踏实了一点。
所以,新政开始,建立一支新式的禁卫军就成了皇室的一个心病。不过据后来摄政王载沣的弟弟载涛说,这个念头还是德国皇室灌输的。1903年,载沣作为赔罪使臣出使德国,为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死的德国公使赔罪。此番德国之行,给载沣印象最深的是,德皇近卫军雄壮的军势。他被告知,德国的皇室成员都要服兵役,而皇家亲自掌控军队,是保障皇室永固的要义。这个印象,后来又被来访的德国皇室的亨利亲王所强化。编练禁卫军的动议,1905年就已经提出,但到了1908年西太后和光绪死后,载沣亲掌大权,雄心满满的他才真正开始了建立禁卫军的工作。
禁卫军的基干兵目,从原来以京城八旗精锐编成第一镇的骨干中挑选,然后从京城八旗各营中挑选精锐充任士兵,而马队则由蒙军八旗中选人。到了革命前夕,他们才学北洋军的做法,吸收了部分北方朴实精壮的农民当兵。禁卫军的薪饷、待遇甚至服装和徽章都跟一般新军,甚至北洋军不一样。不仅仅是服装和徽章的样式不同,而且质地、价码也不一样,薪饷也远比一般新军为优。装备自然不消说,也是当时清朝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一色的德式枪械。不仅像一般新军一样,每协(旅)有山炮一营,而且有重炮一营、机关枪一营。在多数省份的新军连机关枪都没见过的情况下,武器上的优势显而易见。
禁卫军原本的规划是两镇(师),到辛亥革命前仅仅建成一镇,但两镇的架势已经拉起来了。总部机关,是一个军的框架,所以当冯国璋接手禁卫军的时候,他的官职是军统制。
虽然说禁卫军的部分士兵和低级军官有汉人的成分,但整个禁卫军其实是满人贵族,尤其是皇族的禁脔。禁卫军由载沣的七弟载涛亲自统带,满人中号称最为知兵的良弼,担任其中一个协的协统(旅长)。但是,随后武昌起义,遍地烽火,当家的满人少年亲贵一时束手无策,只能请出袁世凯来应付危机。袁世凯出山之后,当日莫名其妙把袁世凯赶回老家的摄政王载沣,在袁世凯和资政院的立宪派议员的夹击下只能退位,同时答应亲贵不再掌握军权。就这样,冯国璋才接任了禁卫军的军统,良弼也被北洋旧人王廷祯给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