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尴尬是困境也是出口 (第2/14页)
马薇薇 / 黄执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某个标签,那就别等贴上来之后再撕,而是要在别人给你贴标签之前,让对方产生“这个标签真的适用吗”这样的怀疑。只要对方心里隐隐有一丝不妥的感觉,再来说明“情况不是你想的那样”,就会比较容易。
以喝酒为例。酒精代谢能力当然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大多数人都不会细想,一听到“北方人”这三个字,脑海里就直接蹦出来“能喝酒”“不喝就是瞧不起我”。所以,在你说出“我是北方人”这句话之前,为了破除对方的执念,不妨给他们设计一个悬念,让对方对于自己的判断产生不确定的心理。
比如,对方问你哪里人,你可以先卖个关子,问他:“您看我像哪里人?”如果没猜对当然更好,就算猜对了,你还可以继续问:“您确定吗?”
这里的关键,就是通过猜测让对方有迟疑。因为一旦他自己也犹豫了,就意味着,其实他觉得你这个人是不好归类的,这样你接下来就好办了。作为一个“非典型的北方人”,你再说自己不会喝酒,听起来就没那么刺耳,再拿这个标签逼你,就是撵鸭子上架了。
当然,有些人不喜欢卖关子,有些地位或者辈分比较高的人,你让他去猜也不合适。但是原则是一样的,那就是在亮明标签前,给对方留下悬念,让他对这个标签产生怀疑。比如,同样的意思你还可以这么表达:“您问我是哪儿人?一眼看不出来吧?其实我是××人,不过不那么典型啦!”这里没有反问,但是“一眼看不出来吧”这句话,其实也是在提醒对方,不要拿地域给你贴标签。
进一步说,面对一个事物,我们既可以先下结论,再去感受,也可以先去感受,再下结论。前者比较容易被成见左右,后者则比较客观。而你要做的,就是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让别人慢点下结论,实事求是地看问题。这很像是品酒里的“盲测”,也就是不看标签,把不同产地和价位的葡萄酒,放在同样的杯子里进行品鉴,这时候尝出的味道,才是最真实的感受。
总之,大多数人都习惯了先看标签,再去感受。而当你不喜欢自己身上的标签时,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让对方先去感受,再形成印象。一句“你猜”或者“你觉得呢”,可以暂时把标签隐藏起来,换取对方用无差别的中立视角审视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而接下来,即使对方仍然觉得你就是标签所注明的那样,至少中间已经经过了一轮不带成见、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察和思考,对你的刻板印象也就不会那么执着了。
<h4>+•延伸思考</h4>
用悬念破除执念,目的不是让对方猜谜,而是利用这个猜测的心理活动,让对方不再只用刻板印象给你贴标签。只要对方意识到,其实他一眼也看不出你是什么样的人,在接下来的相处中,就会用更客观更中立的视角来看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