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第4/8页)
安意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启明小说www.qmxs.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据清《赁庑笔记》载:"容若眷一女,绝色也。旋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夙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宫,果得彼妹一见。而宫禁森严,竟不能通一语,怅然而出。"考察词意恰是正合此词情形——
是回廊转角处的某次偶然相逢吧。在宫中或许不是。她惊心未褪,因慌张,脸上红潮乍起,插在鬓上钗环也微微颤动。这种娇怯,落在他眼里,如同芙蓉在秋雨中轻轻颤动。
他待张口唤她,又怕两人含情凝睇的样子被人看见。心情是这样低弱而潦草。两相无语静默无言的瞬间相对,她欲说而无可说,只有回转身,避让他,然后拔下玉钗远远地在阑干上轻轻叩着。
那是心上不变暗号,她知道,他知道。
这是野史,可知而不足信,只当是看现在的花边新闻,增进了解,如果一味的考据学究就没有意思了,反正逝者已已。三百五十年后,很多事不必究得太清,如何领略容若词中意,只看读词人此时心境了。
一说此词所写乃是容若初见沈宛时两人齐齐心动的情景,品察词意,此解未有不可。而且风光旖旎,引人入胜。最后伊人玉钗轻叩的动作更是惹人遐想。男有情女有意,若能最后执手偕老真是美事一件。然,我更倾向于野史的说法,将词意解为与旧情人的相逢不能相认,则比一般香艳的爱情词哀苦入骨。幸福和痛苦之间,我更喜欢品读痛苦的一面,这样读起来才有感觉,
像古人说的:"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容若和谢娘何尝不是?——诗人崔郊家道中落,只能把自己很中意的婢女端丽卖给有钱有势的人家。他很想念端丽,就站在马背上在墙头偷偷看她,回到家里,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写了这首诗。端丽的主人看到这诗后,明白崔郊的想法,把端丽又送还给他了,成全了一对有情人。
唐僖宗时,顾况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边拾得的一片题有宫女哀怨诗句的红叶,上写着"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原是宫人韩氏十分厌倦宫里的寂寞生活,向往宫外的自由天地,就在红叶上题诗以散愁心,萌动爱意的诗人也赋诗于红叶之上从上水池传进宫内。刚好被韩氏捡回,韩氏见上面写道:"曾闻叶上题红颜,叶上题诗寄阿谁?"又惊又喜。一来一往二人凭借红叶传送爱恋心声。这件事渐渐在宫中传扬,被唐僖宗无意中听到了,他甚觉有趣,一时龙颜大悦,便下旨放韩氏出宫,成全了两个人的婚事。
可惜,像端丽主人这样成人之美的君子毕竟是少,红叶传诗的幸事更是万中无一,天时地利人和要配合的刚刚好。现实中,萧郎从此是路人的情况毕竟还是占多。女人,财富,权势,向来都是强者踞之。容若有胜崔郊之才,纵然写的诗词好过《赠婢》,也无顾况之运,可以红叶传情——
有时,从此生死两茫茫。绝了心念,也好。